致我们终将逝去的暑假还有其它

写在17岁的暑假。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做出了放弃理科从事艺术的决定。

暑假

今年的暑假在感受形与体、光与影的交错中度过。不少小伙伴得知后都惊呆了,问,高三了为什么还去学艺术?对文化课影响很大吧?起初神情不定,无言以对;问的人多了,我便毅然回答说,为了自由!好响亮,可还是心虚。并非心虚最终学问找不到应用的路子,而是心虚我们常常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一段大好的光阴中,为的却是在枯寂的时间里获得一点点可疑的自由。

最后一个具有重复意义的暑假了。

却是最推人脊背、戳人脖子、烧人头颅的一个。

你们也一样,夸张到去了杭州、上海甚至安徽补课。我有这样的感觉,在经过海宁火车站附近时驻足观看火车便觉得自己应该勇往直前、加快脚步,在游走于西湖边时便看到湖水中自己脆弱的影子想要武装自己。于是,我们躲进了学校,相对有存在感、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地方。

补课的结果是,到最后回头我真的讶异于自己能用这么少的时间空间快速发展,就像回顾自己从简单较真儿变得市侩圆滑的过程。

但暑假不知不觉离开了,它将进入回忆、梦境、泥土。

我的17岁

庆幸我没有18岁,在相信泡影般美好事物时还可以找借口。

其实真不怕年龄增大,因为我也处在一场关于未来的美好的意淫当中:阳光明媚,心情明媚。可是常常自相矛盾。我相信了永恒轮回:欲望无边,追求无厌,我将永远经历17岁经历过的事情。

今年生日家里因为房子装修问题和别人起了争执,父亲火气很大,我却在一旁不休地表达自己很喜欢公平和真理的观点。他便怪我还太小,不知道「许多事情谁强势谁就是对的」的道理。母亲让我别去增加烦恼了。于是又一个人出去闲逛。

那天晚上父亲火气消得差不多了,说想一起散散步。天气也好,一家就都去了。一路上,我们又对「转基因技术利弊」「UI设计前景」「算命先生算命是否有道理」等话题产生了小争论,却都没有再影响心情。

生日就这样过了。想来0岁生日时收到了附带着爱与痛的最大的礼物,之后也就真的不再需要什么。挫折每天都有,快乐也每天都要享受。回到家打开电脑,发现收到许多祝福和虚拟礼物。由于从来就没怎么收到过真的礼物,也觉得非常非常满足。

该许愿或发誓:不管17岁还是18岁,我都要好好处理这些轮回。

青春,青涩春天

虽然我一直在惦念着往事,但我总是避开不谈,尤其是自己的往事。人就是如此,现在反感过去的自己,将来再成为过去反感的自己。所以不仅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而且觉得只有当下的自己是对的。因此在我逐渐发现「不问世事」成为了文艺青年的一个特点后,我也故作沉默了。我太常给人以神秘感。但今天我决定不这样。

余忆童稚时,内向、羞涩、文弱、写文章的能力弱是我的特点。因为邻里只有一两个女生可以一起玩,我只好听她们的,和她们一起跳牛筋、捉迷藏。但我更喜欢坐在裁皮衣的爸妈旁边,他们教了我写一个「你」字,我就写字度过了好几日,从书本写到墙壁,再写到场地。凭着聪明才智跳过了一年的大班。读一年级前我内心充满了「后所未有」的对知识的渴望。妈妈去姐姐家特地给我借来了《语文·思想品德》书,从那天起我就一个人开始遨游在 a、o、e、i 中,不再去跳牛筋。所以一年级报名前我便顺背了拼音顺序、词语表和所有课文。

这中间还有许许多多小故事,许多早熟者或过于晚熟者听了都会捧腹大笑,说我小时候太傻。

我不知道在世上还要与人交流、接受别人的评价。一直觉得自己是温室里的花朵,风雨是听闻都不曾听闻过的。但一直在独自默默地、机灵地发现一些真理(比如,我不能容忍有小伙伴谩骂打斗),一些秘密。

识了几个字后,我无意在养蚕的蚕架上发现了「范炳兴」的名字。我问奶奶,这个蚕架是别人家的呀?奶奶说,当然是我们自己的。之后我没有追究。直到在一个年纪只比我大一岁的叔叔家吃饭时他的奶奶才跟我说,你奶奶跟你讲过吗——你爷爷真可怜,在你出生前给别人家造房子摔下来摔死了,你现在的爷爷不是你真正的爷爷,是后来的……

从那时候开始,我有了承受能力,我有了死的概念;但是无妨,这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而我认为的让人最成长的事,却是一份太早的爱情。可以说我几乎是从这之中领悟亲情和友情、意识到自己的残缺、获得性格的转变的。

在这里我想先说声抱歉——那时候几年后,我由于某种虚荣而否认这件事,用「我(又)初恋了」来欺骗别人。但我们每个人否认不了这样或强或弱的感情给我们的影响一直在继续。感谢你们。

青春题材的资料我都一直不屑,因为都在以某些人的造作的小情感小故事来冠冕堂皇地冒充所有人的青春。但是几个月前,我看了一部好电影,《致青春》。我想如果现在我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才看到这部电影,它会勾起我们特别痛的回忆,而不是美好的,它会引出我们特别深的忏悔,而不是梦想。感谢这部电影,太即时地让我看仔细了现在和未来。

在不久前我还提出过这样的法则:人失去了爱会死。我知道你听过也否定过,但我仍旧是在不夸张地表达。我试想,如果父母亲离开了,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我有一点点感情,那活着的快乐意义还去哪里找?后来读到科学家、哲学家的时候我才洗盏更酌,完善了法则:人失去了爱就要把爱投入一项事业。情感常常是摩擦力;没有了情感的纠葛,没有了伦理的牵连,不是能更安心地从事研究工作?这大概就是许多大人物都出自不幸的家庭的原因吧。

然而,最近的让我豁然开朗的是《致青春》里的一句台词:「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当世界抛下我们,我们还是可以去爱人。但爱往往有两个极端,偏向自我则导致太强的占有欲,偏向对方则导致太强的归属感。多数人属于前者,还不是一种真爱的境界;而后者就像对待事业一样不求回报地呵护所爱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忽视了真正的世界。爱人应当如此:山川不回应,河流不复返,我们任由它不准备为我们做任何改变地发展,却依旧保持我们的爱,虽然,我们也并不时时刻刻凝视它们的容貌,我们也并不记清它边上的每一朵小花。

在多数人都渴望爱的时候,踏进了高中。如果你的「朋友」的定义与我相似的话,你便知道,在初中的环境,年相若,道相……还谈不上道,很难有特别好的朋友。高中以来某段值得一提的友情让我思索了这样一个问题,友情不需要追寻和求索吗?它最初的问题是,友情不需要被认同吗?偶然分到一个班的同学,不到半天就是朋友;但是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我不愿把最好的友谊慷慨给予每一个人?

那一份友情里的他为我「节省下了夏日的阳光」,我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热情奔放、为什么我总是在烈日下奔波。但是我不知道他为的是不是自私地享受阴凉。于是在一个遗施与报恩、自私与无私的纠结故事中,他侵袭不了我,我浸染不了他。

而你,是多数的你,是真正配得上「明媚」二字的人。最让我欢悦的是,你也拥有夏天。我们不必再像冬和夏那样以热的传递来感知,因物的荣枯而争夺。我原本以为能通过差异来促进自己便是极好的,但我不知道世上有人能在爱好,或往事,或学问上能有这样的灵犀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尽管今年夏天我们都处于同样的温度和质感,却都躲进了房间,用孤独和空调声给人造成的内疚来折磨自己,同时,提升自己。与你做朋友,我才觉得自己是君子。

春天已逝,我们不必再埋怨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于春天。但春天已逝,请不要留恋,要奋勇向前。这是属于我们的夏天。

天才

十三四岁时,一直在家里自称天才来娱乐自己。奶奶说,你呆在学堂里可别这样说,要被人笑的。实际是夸我的人本来就挺多。那年的我还如初生牛犊,在得到了别人夸赞后就越发想要显出自己的本事。

从小我就有许多爱好;而且在不爱好的方面,获得的成就等于零。那时不爱看书,盯着全是字的书会让我很难受;但是如果要我做「思考题」,我便很舒服。后来喜欢研究电脑,和一切完美的、逻辑严密的东西,就像我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理由。所以有人说:「『臻』是达到的意思,怪不得你目的性那么强。」现在回头看,我其实并没有天赐的画画才能,也对色彩并不敏感,只是喜欢做要动脑筋的、创造性的事情,如现在的写作、画画。或许如果有空还可以学习一下编程、谱曲。

理性是与生俱来的,感性才是后天获得的。但这两者在一个不自由的状况下运用都会很糟糕。去年期末我可敬的同桌写了一篇《范臻之死》(题目是我自己乱取的)让我拍手叫好,批评了一下学校教育成为了我们思想的桎梏。我这样说似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推卸责任,但是我亲眼见到了许多才华横溢却内心不够强大的人败给了环境和命运。

我只能虔诚地祈祷,祈祷世界能够更加有条理地运转。不敢骄傲了……

过去的阐释者

我似乎知道了为什么你会失望:

我应该承认而不是掩饰自己内在的贫乏……

我应该寻求真理而不是刺激……

我应该创造真实价值而不是人为亢奋……

我应该争做未来的预言者而不是过去的阐释者……

你怪我不懂自己,但是还有人怪我不懂社会「规则」。新闻应当看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处于价值观的转变时期,我非常混乱和痛苦。

逝去并不是坏事;找寻新的方向成了最关键的事。

SEE YOU NEXT SUMMER.